4月26日,塑強首位世園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四川成都盛大開幕,房建繁花迎四海嘉賓,優(yōu)勢納八方來客。成都
世園會主會場共6大核心場館,幕中其中5大核心場館由中建集團旗下中建西南院、建集中建西北院設計,團海中建八局承建。賓朋主會場共113個展園,共赴其中16個展園由中建八局承建,塑強首位世園12個展園由中建三局承建。房建繁花主會場配套設施——瀑布美憬閣酒店·瀑布館由中建三局承建,優(yōu)勢主會場道路由中建一局承建。成都芙蓉闕流暢飄逸,幕中錦云樓夢回盛唐,建集古蜀神鳥銜花祈福,中建集團持匠心、精匠藝、鑄匠魂,助力世園盛會繁花似錦。
巴蜀魅力 匠心彰顯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致力于打造一屆具有“時代特征、國際水平、中國元素、成都特色”的世界花卉園藝盛會,各大核心場館處處彰顯著古今交融的川蜀底蘊。5大核心場館總建筑面積約5.4萬平方米,包括綜合服務館、主展館、錦云樓、天府人居館和植物館。
絳溪河畔 芙蓉花開
綜合服務館位于主會場1號出入口,總建筑面積約0.56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棟場館。作為2024成都世園會的主會場形象大門,綜合服務館承載著售票、服務、餐飲等多項功能。
從空中俯瞰綜合服務館,高低錯落、輕盈舒展的3棟傘形建筑與東西兩個場館一同形成了一個整體,并融合蜀漢闕的造型,如芙蓉花瓣一般流暢飄逸,盛開在絳溪河畔,以獨一無二的“芙蓉闕”形象,迎接八方來客。
花樹環(huán)繞 盛唐盛景
錦云樓位于絳溪河右側內(nèi)灣,總建筑面積0.7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6.4米,是世園會用地的中心位置,也是園區(qū)的最高建筑。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便逶≈喝盏呐枺洵h(huán)繞的錦云樓光影流轉、熠熠生輝。錦云樓以李白《登錦城散花樓》中的“散花樓”為原型,以李白青年時期游成都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為設計理念,以中國傳統(tǒng)樓閣為載體,帶領游客體驗盛唐時期李白登樓的極目云天、心曠神怡之感。
神鳥銜花 古蜀回響
主展館位于絳霞湖畔,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是國際花卉競賽以及展覽等活動的承辦場地。作為世園會的核心場館之一,主展館設置有多功能演藝大廳、陳列展廳、商業(yè)及附屬辦公等。會后,主展館將轉換為成都東部新區(qū)文化中心。
主展館有著“神鳥銜花”祈福寓意,借三星堆神鳥之姿,營造其翩翩之態(tài)。以絳霞湖碧波為鏡,映照古蜀的靈秀風采,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悠然展開。
深藏蓄力 綠色共生
植物館由底座的種植屋面和三個“種子廳”構成,包括珍稀植物展廳、花藝餐廳以及國際園藝廳,每一個空間都精心設計,旨在展示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ㄋ嚥蛷d更是一處沉浸式的綠意空間,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親近自然,體驗與植物共生的和諧之美。
三個半球形體量如同種子,突破地面,追逐光明,逐漸展開生命的翠綠篇章。植物館以“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為背景,以展示世界珍稀植物為主題,以前瞻性視角展望未來人與植物共生共榮的生活場景,強調(diào)空間的生態(tài)性、科技性、未來性與詩意。
圍院而居 煙火成都
天府人居館以紅、綠、藍三個相互交織的圓環(huán)構建了最具成都特色的三個情景空間——院壩、荷塘與竹山。其中,院壩可供游客觀天府人居展覽、聽川劇評書、擺龍門陣、拍大熊貓、登觀景步道,荷塘和竹林則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竹林聽風,院落小憩,龍門陣中的家長里短、蓋碗茶里的煙火成都,這些屬于成都人的悠閑和愜意,融入了天府人居館的建筑內(nèi)涵。
隱于曠野 枕云入夢
瀑布美憬閣酒店·瀑布館位于主會場天府人居展區(qū)內(nèi),與“懸湖漱玉”景點隔湖相望,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共有140間全景瀑布客房,擁有多種宴會廳、中餐廳、全日制餐廳、大堂吧、巖石酒吧等配套設施。
作為展園內(nèi)唯一的星級酒店,旅客透窗觀景,看層次錯落、山水遙望,體水聲潺潺,舒適愜意,將世園會主展館、絳霞湖、絳溪河及龍泉山脈美景盡收眼底。
智慧世園 科技賦能
作為現(xiàn)代化的園藝盛會,成都世園會充分踐行公園城市新發(fā)展理念。探索人與綠水青山智慧相融新實踐。項目團隊在建設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和智慧元素,累計應用新技術28項,發(fā)表論文10篇,申報6項工法及23項專利。
項目團隊還大量借助智能建造技術,充分應用BIM的現(xiàn)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項目多方協(xié)同管理技術,依托智慧化協(xié)同管理,有效提高了技術、進度、質(zhì)量、安全等方面的監(jiān)管與服務效能,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實現(xiàn)了實體化圖紙的信息化表達。
在綜合服務館建造中,項目充分采用BIM建模技術,增加異型建筑控制點位,并結合智能放線機器人快速定位。有效解決了異形建筑物快速建造的難題。
錦云樓采用Tekla模型建模下料,全站儀對椽子逐點位放線,實現(xiàn)了精確吊裝,打造出唐代樓閣的韻律之美 ,還原了“屋面出檐、翼角起翹”的風貌。
項目還大量采用了鋼結構深化設計與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技術、鋼結構智能測量技術、鋼結構虛擬預拼裝技術、鋼結構頂提升施工技術,保證了設計效果的完美呈現(xiàn)。
植物館作為珍稀植物溫室展廳,在會后將作為花卉苗木綠色研發(fā)兼科普中心。為還原珍稀植物生長的溫室氣候,項目團隊綜合分析了各類形態(tài)負荷,確定了場館的半球形構型。
植物館投用后,還將運用數(shù)字化、物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等技術實現(xiàn)豐富場景體驗,利用“水陸風+丘陵形+山溪水+生態(tài)通”的方式,實現(xiàn)“人-城-景”的生態(tài)關系。
佇立于綜合服務館與主展館之間的世園遙鏡,板材采用超大尺寸透明亞克力板,中央屏幕面層為LED戶外超薄柔性光電膜,浮動著夢幻的色彩。項目采用3D模型軟件,進行方案模型分析、尺寸定制、效果渲染并用于指導現(xiàn)場安裝。流線型白色透光混凝土與多彩植物共同“穿過”世園遙鏡,宛若一幅優(yōu)美生動的智慧世園、生態(tài)世園的畫卷。
主展館采用的全智能化屏幕控制系統(tǒng),突破屏幕轉向變通的難題,實現(xiàn)了LED屏幕之間的多種模式運行,成為目前國內(nèi)單體門體最寬、活動屏體最高、單體門體開合度最寬、滑動距離最遠、運行模式最多的LED屏項目。
綠色低碳 環(huán)保生態(tài)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以“綠色低碳、節(jié)約持續(xù)、共享包容”為辦會理念。項目團隊從建筑材料、供能形式等各方面,均著力采取低碳舉措。
走進世園會主會場,迎面而來三片優(yōu)美的“芙蓉花瓣”在實現(xiàn)“芙蓉闕”花開盛世的景象之余,還承擔著綠色節(jié)能的“重任”。作為雨水收集器,“芙蓉花瓣”可以將雨水從花瓣匯聚至中心,引入地下雨水過濾儲存系統(tǒng),預計年收集雨水量約2500噸,可滿足園區(qū)2公頃綠地的日常澆灌用水。
項目團隊通過“主動+被動”的綠色低碳節(jié)能措施,采用形體優(yōu)化、遮陽優(yōu)化以及自然通風采光的建筑設計,結合外墻保溫一體化、高性能外窗以及高氣密性構造的圍護結構,加上高效能照明系統(tǒng)以及智能建筑系統(tǒng),實現(xiàn)建筑低能耗。
具有“空中立體花園”之稱的花田驛站,在每個建筑頂部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為室內(nèi)提供照明,減少電能消耗。
在材料選擇方面,項目多使用天然石材、天然竹木等生態(tài)建材和環(huán)境友好型建材,核心場館的墻頂面施工較多采用裝配式及干掛工藝,高效節(jié)能。此外,主會場展園中的香港園采用新型高性能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竹鋼”作為獅子山造型材料,不僅具有高強度、力學性能優(yōu)異等特點,環(huán)保等級達到最高的E0級。
在照明方面,主展館多功能廳的照明設備搭配了功能照明和葉片燈具,燈光亮度呈階梯式設置,由暗到亮分5種模式,并依托建筑本身的照明功能,在附近的園區(qū)僅設置了暗光氛圍燈,形成主次分明的照明系統(tǒng),從而低碳節(jié)能。
在植物栽培方面,為精準展現(xiàn)各國際展園獨特園林文化,項目團隊高度還原不同國度園林景觀,對所選苗木進行全冠移植,避免大幅修剪,保證苗木原貌呈現(xiàn),并實行“一園一策”制度,精準養(yǎng)護,助力世園會常見常新。
項目團隊還結合園區(qū)原本地形依山就勢,保留了部分原有山體和樹木,在體現(xiàn)建筑原真性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各個場館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結合周邊環(huán)境及內(nèi)部功能,合理布置天井及庭院。適當設置休息、等候空間,創(chuàng)建出了適宜的展覽、休憩和綠植空間。(黨建工作部,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供稿)
本文來源:http://www.iv82.cn/news/02f37299625.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請發(fā)送郵件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