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建設交通京臺濟泰建成由中建集團旗下中建八局承建的強國京臺高速公路濟泰段改擴建工程全線正式通車。作為國內首條“6改8”國高網高速公路項目、高速公路工程交通運輸部全國首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chuàng)建示范項目以及山東省“補短板、段改強弱項、擴建培育新的通車經濟增長點”重點工程項目,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全線通車,建設交通京臺濟泰建成將進一步強化省會經濟圈核心城市的強國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區(qū)域交通基礎設施的高速公路工程互聯互通。
攻堅克難 打造品質之路
京臺高速濟泰段改擴建項目全長53.264公里,段改采用雙向八車道標準,擴建設計速度達120千米/小時。通車作為國內首條“6改8”國高網高速公路,建設交通京臺濟泰建成項目面臨拼寬工藝種類多、強國平縱調整比例高、高速公路工程生態(tài)環(huán)保要求高等種種挑戰(zhàn),同時對項目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項目團隊統(tǒng)籌謀劃、積極協調,攻堅全線最長特大橋,整體拔高近萬噸橋梁,平面偏移多處路段,僅用18個月實現雙幅貫通,創(chuàng)造了高速公路改擴建的“山東速度”。
攻堅全線最長特大橋。崮山高架橋全長1058米,分左右雙幅共10聯40跨,是全線最長的特大橋。項目團隊連續(xù)奮戰(zhàn)170天,將橋梁建設及配套作業(yè)在同一周期內推進,嚴格把控每道工序,實現各聯平行建設,完成全部2.75萬立方米砼澆筑。
萬噸橋梁“拔地起”。范莊大橋全長288米,共18跨,項目團隊通過多跨橋梁整體頂升技術,實現縱斷抬高段就地頂升,將近萬噸橋梁整體拔高2.1米,采用多跨橋梁整體同步調坡頂升橋梁技術,每個液壓千斤頂配備一個位移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控制橋梁頂升的位移和姿態(tài),使得同步頂升的精度精確至1毫米,與拆除重建相比而言大幅提升建設安全系數、縮短建設周期。
移山開路百萬方。為避免改擴建路塹開挖對既有道路邊坡的擾動,項目團隊需對3處路段進行平面偏移,饅頭山路段平移深挖路段全長1千米,左幅路塹開挖邊坡最大高度51.6米,是全線建設難度最大的路段。
由于饅頭山偏移較大,且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證右幅高速公路正常通行,項目團隊采用局部爆破+機械破碎的方式,經過7個月的不懈努力,總計開挖量約100萬方,順利完成左幅深挖爆破任務。
創(chuàng)新賦能 探索智慧之路
作為中建集團首批“觀摩樣板”工地,項目團隊研發(fā)了智慧京臺APP,構建以工序與流程為基礎的生產過程動態(tài)系統(tǒng)。通過數字化模型、工藝過程,智能化控制建造技術,實現智慧圖紙、智慧工地云管理,使用綜合場站全景漫游模型數據與模擬兼顧、虛擬與現實兼顧,打造智慧工地建設名片。
項目配備自動焊接機器人等設備,采用“四新”革新技術等20余項技術,利用直觀的數字化管理模式,提高現場管理能力。通過大數據的業(yè)務系統(tǒng),串聯起一線操作與遠程監(jiān)管的鏈條,形成協同管理、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項目信息化生態(tài)圈,實現工廠化、自動化生產。
項目在全線主要工點設置揚塵自動在線監(jiān)測控制系統(tǒng),實時獲取風力風向、溫濕度、PM顆粒物指數等,設置閾值自動控制噴霧降塵,實現高效揚塵治理。同時結合AI智能管理系統(tǒng),建設安全智慧中心,對場站安全生產全面監(jiān)控。
項目團隊攜手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建立博士工作站,啟動“零排放”機制砂的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發(fā),實現機制砂生產全過程“零排放”。在綠色低碳建材、推進“控碳”“減碳”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和有效實踐,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企業(yè)文化部,中建八局供稿)
本文來源:http://www.iv82.cn/news/96c9599808.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請發(fā)送郵件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