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l兩隊比分接近、完全且比賽時間所剩不多時,相反落后的擇點一方通常會選擇故意犯規(guī),賭對手兩次罰球失手,球戰(zhàn)來換取時間優(yōu)勢,利弊給己方球隊爭取到再次進攻的完全得分機會。
但是相反這個犯規(guī)戰(zhàn)術并非落后方的限定,對于那些手握三分領先優(yōu)勢的擇點球隊,在防守時提前送對手上罰球線,球戰(zhàn)切斷對手三分追平的利弊機會。這個點球戰(zhàn)術也在今年季后賽戰(zhàn)場上多次出現。完全
西部決賽G4,比賽時間最后8秒,擇點森林狼犯規(guī)戰(zhàn)術得手,球戰(zhàn)亞歷山大兩罰一中,利弊落后三分的狼隊得到追平比分的機會。不過雷霆主教練戴格諾特指揮球員故意犯規(guī)讓納茲-里德執(zhí)行兩罰,雖然兩罰全進,但雷霆依舊占據領先,后續(xù)亞歷山大把握住了兩罰機會將分差重新拉開到三分。
沒有暫停的森林狼只能從后場發(fā)動進攻,即便如此,雷霆還是不留給對手任何機會,執(zhí)行罰球戰(zhàn)術到底,完全不給對手出手投籃的機會,提前對愛德華茲犯規(guī)。第一罰命中后,愛德華茲第二罰選擇故意不進,賭隊友爭搶前場籃板,但一陣混亂中由亞歷山大奪得籃板球,隨后直接把球甩到前場,將時間消耗完,雷霆驚險獲勝。
三分領先讓對手罰兩球,這樣的點球戰(zhàn)術是領先方經常在手握三分優(yōu)勢時最慣用的戰(zhàn)術,并不是什么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翻看NBA歷史,在1980年設立三分線后,隔年的1981賽季,凱爾特人在面對76人最后時刻手握三分領先優(yōu)勢,故意對朱利葉斯-歐文犯規(guī),將其送上罰球線。
有球隊在領先三分時選擇點球戰(zhàn)術,自然也有球隊在三分領先時選擇不犯規(guī),正常防守讓對方投籃出手,雖然難度頗高,但也有意外案例。
1995年總決賽,魔術面對火箭的G1,肯尼-史密斯最后時刻投進追平比分的三分球,而后進入加時賽擊敗對手;2015年西部首輪G3,鵜鶘最后時刻領先勇士三分,在防住對手第一波進攻后丟掉了進攻籃板,而后庫里命中三分球將比賽拖入加時,鵜鶘最終在加時賽吃下敗仗。
還有最近的案例,上賽季東部決賽G1,步行者在讀秒階段擁有三分領先優(yōu)勢,凱爾特人最后一攻找到底角的杰倫-布朗,防守的西亞卡姆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下手犯規(guī)機會,最后布朗三分球出手追平比賽。而步行者最后也是在加時賽落敗,錯失客場勝利,最終系列賽遭到橫掃出局。
對于領先三分的一方,正常情況下的最差情況,就是被對手投進三分而喪失領先,但比賽局面最壞也是平局;而通常來看,被追平的一方,他們也有時間部署最后一攻,再壞也都還有加時賽可以打。但如果選擇將落后方送上罰球線,意味著直接送對手得分,也幫助對手節(jié)省時間,甚至還有自己被犯規(guī)而戰(zhàn)術罰球不進,或者沒能抓下籃板被對手反超落敗的可能。
巧合的是,目前季后賽依舊存活的三支球隊中,雷霆、步行者、尼克斯都上演過這樣的經典案例。
東部決賽G1,尼克斯最后時刻被步行者追到兩分差距,隨后唐斯兩罰一中,得到三分領先優(yōu)勢。而后尼克斯對當場比賽手感火熱的阿隆-內史密斯故意犯規(guī),他最終不負眾望的兩罰全中,回頭來反而是尼克斯搞丟罰球,阿努諾比兩罰一中。
面對兩分落后局面,哈利伯頓持球操刀最后一攻,遺憾的是最終踩線三分,沒有能夠完全重現球隊前輩雷吉-米勒的歷史名場面。
而在進入加時賽后,手握三分領先優(yōu)勢的一方成了步行者,當時時間還有充足的15秒,但步行者選擇正常防守,讓杰倫-布倫森出手三分球,投籃失手后哈特得到進攻籃板,讓尼克斯有第二次追平比分的機會,可惜的是唐斯沒能成為主宰比賽的英雄。
同一場比賽,面對同樣的三分差距局面,兩支球隊選擇了不同的防守策略,也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然后來到雷霆一方,西部半決賽G1,雷霆在最后剩下14秒時手握三分領先優(yōu)勢,他們先是故意把約基奇送上罰球線,隨后亞歷山大扣籃得分。但接下來的選擇就稍稍爭議了,掘金沒有暫停之后選擇后場發(fā)球,并且場上還沒有約基奇;但雷霆主帥依然選擇犯規(guī)讓掘金罰球追到一分差距,還因為發(fā)邊線球耗掉了最后一個暫停,結果就是發(fā)球之后掘金選擇犯規(guī)讓霍姆格倫罰球,結果后者兩罰不進被掘金發(fā)動反擊快攻,由威少助攻阿隆-戈登投進絕殺三分球。
再來到西決的G4,兩隊最終比分差距只有2分,而當場比賽最后階段的互相犯規(guī)戰(zhàn)術也是引起不小討論。有的球迷認為比賽優(yōu)勢過大,應該限制這個戰(zhàn)術,特別是從球迷視角來看,我們當然會更想看到精彩的三分球戰(zhàn)術,或者是一輪精彩的防守,而不是無聊且單調的罰球PK。
當然,對于點球戰(zhàn)術,也有不同的聲音。體育作家約翰-霍林格則表示:
“聯盟需要阻止教練們使用這種策略,因為他們總是把事情搞砸,把有利的局面搞砸。我每場比賽最后20秒都會對著電視大喊:你們在干什么!”
按照霍林格的理解,他認為這個策略應該在比賽時間所剩不多時使用,諸如范甘迪強調的“剩下六秒領先三分才選擇犯規(guī)”,但在上述提到的案例中,雷霆在比賽還剩12.2秒時開始犯規(guī),讓掘金在10秒內獲得了三次球權機會,而通常情況下他們應該只能夠得到一次,球權回合增加,自然也增加了對手得分而自己的犯錯可能性。
另一方面來看,球員主動犯規(guī)帶來的直接改變就是拖延了比賽節(jié)奏,導致賽事整體觀賞性明顯出現負面影響。
截止目前,雷霆已經大比分擊敗森林狼晉級總決賽,假如東部最后由步行者進入總決賽,那么將會是一輪相當有趣的交手。步行者主帥卡萊爾教練在2024年和2025年都有過面對三分差距不犯規(guī)的防守策略,而雷霆主帥則先后在西部半決賽和西部決賽選擇執(zhí)行三分提前犯規(guī)的點球戰(zhàn)術,而兩人都吃下了一次點球失敗被逆轉輸球的敗局,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策略選擇。
而如果后續(xù)的總決賽,如果兩隊能夠正面相遇,再遇上相似的三分差距情況,他們兩隊會如何抉擇,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特殊點。
本文來源:http://www.iv82.cn/news/25e33999635.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請發(fā)送郵件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